中医针道精要针刺治病,如开方用药

 

“穴位效益要劳记,进针深度看肉度,七字诀窍要劳记,临床功效在得气!如若能把五行探,变正阴阳用针妙。”针灸之道,乃我中华传统医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古代医生多有以此为谋生计者,故使此道之精华愈传而愈隐。

为了研究针灸学之精髓,使之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我对此进行过一番探索。并于年,邀请先师陈撄宁先生来到杭州银洞桥二十九号慈海医室我的家中。与我共同研究探讨针灸学方面的学理及应用。

经过十数年来的多次论证,得到的不过是我们今天《针道秘旨》中不足万言的内容。此篇看似平淡、简单,实是针灸学中的精要,亦是我和老师对中医针灸学研究的成果及我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对针灸学的研究和应用,或可有一定的价值。望诸针灸研究者及学习者,勿以此篇短小而轻视之。

—1—古今用针之不同针灸之道,源于“砭石”。所谓砭石,就是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山海经》云:“西山之玉,可以为砭。”发展到铁器时代,古人改用铁针。开始是用马口铁磨针,磨出来的针很粗,和缝麻袋的针差不多。发展到现在,除了三棱针以外,全部改为细针。相比之下,根据临床经验,粗针疗效较好。而且,细针对古人流传的针法也有影响。比如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凤凰展翅等传统针法,如果用粗针很容易做出来,用细针就不明显,失去效用。因此,就细针而论,古代针灸中的传统手法,有些已不适用,应当扬弃。—2—禁针与禁灸古人相传有些禁针和禁灸的部位,均有其形成之原因。比如会阴穴古时禁针(尤其是女子),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如古人禁灸面部。并非灸了会有危险,乃是害怕有损面容的美观。同时更多的禁针穴位,是因为古人用针不慎,出现事故,于是列为禁穴。现在用针变细,使针刺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只要熟悉解剖学的知识,即使禁针穴位,扎下去一般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必拘泥古说。另外,有些地方可以变通施术。比如头部穴位可以斜刺,一则没有危险,二则一针多穴。—3—进针的深度关于进针的深度,古人留下许多经验,但是不宜拘泥旧说,应当灵活掌握。比如古人说哑门只能针三至五分深,这一点并不绝对。根据临床经验,再深一点也可以。又如环跳,有云针二寸,有云针二寸半,亦有云针一寸半至二寸半。因人有大小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我的经验,瘦人可针二寸半,胖人需针四寸至六寸才行。古人进针所以较浅,是因为古时针粗易出事故。如今的针变得细巧,危险性大大降低,所以针深一些也没有关系,但须了解解剖学知识。这是古今针法之不同。—4—取穴的多少针灸不需要取很多穴位,只需要一个或几个穴位,只要手法正确,即可达到“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叫做“局部针刺,整体调节”。古云:钉多烂木。针刺太多穴位,出针之时,可能会有忘记拔出的针留在病人身上,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5—得气与不得气针刺的疗效,决定于是否得气。得气,在病人一般是有酸、麻、胀、沉、抽、颤及触电般等等感觉;医者亦同时得到感觉,有时如鱼吞钩一般,有时针下有气流动等等。不得气,则针下发松发滑。得气快的病人,痊愈快;得气慢的病人,痊愈慢。—6—留针与不留针针刺的关键,在于得气与不得气,并不取决于留针时间的长短,故此留针没有多大意义。而得气与否,则取决于手法,手法正确,病人及时得气,就不要留针,出针即可;病人难以得气,仍需多用手法,使之得气,然后出针。古代并无留针之说,而以得气为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7—晕针之说针刺有时会发生晕针,一般是由于病人体虚,受不了得气的反应,针后会有头晕脑涨、恶心欲呕之感,甚至发生休克。也有的病人怕针,见针就会头晕。根据临床经验,越是晕针的病人,病好得越快,因为晕针说明病人得气而发生作用。清代中医李守先著《针灸易学》云:“晕针者,必获大效,以血气交泰之故。俗云针不伤人,此之谓也。”针灸书上说,救治晕针,要扎人中或足三里,其实多此一举。既然晕针是由于针刺所致,现在又加针刺,企图救醒病人,岂非自相矛盾?对于轻度晕针者,起针之后,只需让病人平躺,不放枕头,脚部垫高,使血液回流,补足脑部供血,这样过一会儿就能恢复。或者用热毛巾敷头,也可帮助恢复。再严重一些的晕针,起针之后,以指甲速掐患者的中冲穴,使之醒来,然后喝杯热水,最好是糖开水,可以解除晕针。—8—补泻之说先辈说过,针刺无补,全是泻。连续扎针一个月,再去称体重,肯定减轻,这就是泻而不补的道理。因此有人研究针灸减肥,效果也很好。针灸书上讲的所谓迎随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等等,其实临床意义不大。纸上谈兵的成分居多。自古以来,针灸分为两派,一主补泻,一主手法。即使就补泻而言,没有手法,也做不出来。所以归根结底在于手法,手法是针灸的灵魂。旧社会的医生为了谋生,一般对手法都很保密,所以医家多言补泻,讳谈手法。遂使补泻之说成为“显学”,而懂得“朴学”(手法)的人少之又少。—9—灸的作用灸法,由于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上面,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因此效果很好。我曾治过一个黄疸病人,经过服用中药而愈。但是不久后患有便血,服用各种药物无效。改用灸法,在命门、肾俞同时灸之,共灸七炷,一次痊愈。—10—进针与出针有的书上讲,进针之时,先让病人吸气或咳嗽一声,同时针入经穴,这样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其放松而不紧张,克服有些病人的怕针情绪。出针之时,对于外关、太阳等容易出血的部位,要在出针后捺住穴眼。其他不出血的穴位,捺一下也可以。—11—七字手法古人流传下来许多手法,有些已不适用。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七字手法已够用。七字手法,即进、退、捻、捣、弹、卧、探七法。下边分别解释:

进:插针进人。

退:提针退出,或不出皮肤。捻:转动针体。捣:上下抽动。弹:指弹针柄。卧:留针或斜刺。探:搜寻感觉。以上手法,可以运用到一切针法之中。李守先《针灸易学》云:“明于穴而手法不明,终身不医一病。”指出了手法的重要性。—12—针灸与方药之比较中医方药里边所用汗、吐、泻、和之法,针灸里面都有,这完全取决于手法的正确运用。对于中暑的病人,要用放血疗法,释放血管内部多余的碳气,此即泻法。有的时候,用重手法,病人反应强烈,会使病人濒临休克状态,上吐下泻,大小便都能下来,此即吐法。和法就是平补平泻。所以针刺治病,如同中医开方用药;手法轻重,如同用药的剂量。—13—经络与神经我在临床之中发现,经络学说只是针灸的一个方面,神经的作用不可忽视。我认为,经络与神经应当统一起来。经络是无形之气,神经是有形通道。经络如同电流,神经如同导线。经络通过神经才能传导,神经通过经络才起作用。离开神经,则经络无法传导,离开经络,则神经不起作用。这里有两件实例可以说明:有位患者,战争时期臂丛神经被子弹打断,患肢发凉,不能举动,肌肉萎缩。我告诉他神经已断,无法针治。病人不信,坚持要扎。于是给他免费治疗,结果多次试验无效。如果按照经络理论,应当能够治愈,因为手三阳经打断还有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打断还有手三阳经,结果无效说明神经线路不通,则经络不起作用。还有一次,我得到机会在刚刚死亡的病人身上下针。病人呼吸、心跳均已停止,体温逐渐下降。进针之后施用手法,起初尚能得气,此时病人身上气机尚存,又过一会儿身体冰凉之后,就没有得气的感觉了,此时病人气已散逸。可见没有经络之气,神经线路就无法产生作用。既然针刺离不开神经的传导,而神经乃是全身性的,在任何一个穴位上针刺,都会牵动全身神经网络,调动人身自我调节的机能,治疗疾病。这就叫做“局部针刺,整体调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针灸的机制,也正在于此。—14—

马丹阳十二针

马丹阳针法,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后经薛真人外传,才流行开来。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大全》时,又增加“太冲”一穴,后来出现的针灸经典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中均已转载,成为传统针灸学中的保留项目。

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腑酸,伤寒赢瘦损,气蛊疾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更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2、内庭: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3、曲池: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偏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4、合谷: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5、委中:委中曲服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仲屈,针入即安康。6、承山:承山名鱼腹,揣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7、太冲: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8、昆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9、环跳: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端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10、阳陵泉: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11、通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暗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12、列缺: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15—针灸诗词吾昔作《西江月》三首,揭示针法大要,曾经先师陈撄宁订正。今披露于此:其一:针灸治疗疾病,着重气与神经。中医气兮西名经,破除空谈迷信。各种祖传秘授,临床运用不灵。子午流注起纷争,结果毫无凭证。其二:首创新医学派,何需墨守旧章。七字手法最简单,胜过许多花样。务必小心谨慎,一字一法参详。进退捻捣弹卧探,技术后来居上。其三:兴奋诱导抑制,贵在调整机能。全靠医生识病情,配合自然安稳。头面不宜深刺,胸背也要谨慎。体虚施灸健施针,用法临时酌定。

易玄学五色脐珍简介

一,五色,顾名思义就是针有五个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

二,脐珍,顾名思义就是在肚脐(神阙穴)进行放射性进针,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的易医学理论。脐针采用新思维的定位方法,把易经理论和传统针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肚脐,打破了传统针刺的治疗方法,千万种疾病仅取神阙一穴。既可治急性病,又可治慢性病,既可治功能性疾病,又可治器质性疾病,既可治常见病,又可治疑难杂症,而且之神奇出人意料。

三,脐珍是中医和易经的完美结合。古人云“不学易,不可言大医”,“不学易,不可言将相”。易经是天下第一经,易玄学五色脐针结合了天、地、人的综合信息来给患者治病,做到了天人合一,所以临床上有出奇制胜的神奇疗效。

四,易玄学五色脐珍根据伟著《伤寒论》谈到的六经辩证,用针法模拟药方去给患者治病,其临床疗效非常的确切。

五,《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皇冠,五运六气是皇冠上的明珠。根据五行气输布人体的部位来给患者治病,其疗效同样十分确切。

易玄学五色脐珍的特点

一,安全系数高。

二,好学易懂。

三,一穴治百病。

四,打枪治百病。

五,见效快。

六,持久不反弹。

七,进针痛苦小。

八,脐诊疾病。

五色脐珍的魅力

一,脐--神阙穴也,不但可以一穴一针,还可以一穴多针,不但可以一针一病,还可以一针多病。比方说,一个患者即有又下肢疼痛又有胃病,取肚脐(神阙穴)艮位一针,即能治好他的右下肢疼痛,还能治好他的胃病。

二,小孩儿个子矮小(25岁之前),易玄学五色脐珍几十分钟后,当场可以见证长高二公分左右的神奇疗效!

三,对眼科和疼痛起到立竿见影的神速疗效!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四,易玄学五色脐珍用针数量不多,一针或者两针或者三针或者四针不等,只有偏瘫病人、面瘫病人和危重病人用针数量最多,是五针因为易玄学五色脐珍的中心思想是,“一穴治百病”,“打枪治百病”,所以仅取神阙一穴。

五,易玄学五色脐珍是中医小白的跳跳板,学完脐珍,你就有鲤鱼跳龙门的惊喜,也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触!

易玄学五色脐珍治疗范围

易玄学五色脐珍尤其对疼痛、心脏病、脾胃病、男科和妇科效果甚佳。

疼痛(各种颈、肩、腰、腿痛、头痛、牙痛、痛经、腺肌症、乳腺增生、心绞痛、肾绞痛、胆绞痛、胃痛等等)。

心脏病(心悸、心慌、心跳过速、心跳过慢、各种非器质性病变等等)。

脾胃病(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等)

男科(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阴囊潮湿等)

妇科(子宫肌瘤、多囊卵巢囊肿、阴道炎、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易玄学五色脐珍对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疑难杂症一样效如桴鼓,不依靠药物控制,利用脐针彻底改善自身体质,还病人一个更趋于健康的脏腑。

偏瘫病人更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了易玄学五色脐珍,可以利用针色的五行转换,让偏瘫病人更快的恢复健康!而且收费的价位便于提高。

世界上的病历千千万,每个病症的针法都说的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易玄学五色脐珍教给大家治病的思路和捷径,掌握好公式,你就可以一针在手,纵横天下!

讲师简介

魏宦谨老师,女,年出生于石家庄市的一个六代中医世家,现为中国针灸发展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脐针国际交流促进会首席专家、医院陕西分院院长。

魏宦谨老师自幼随爷爷学习针灸技术,后又师从台湾针灸大师温崇凯先生并深得其传,从医迄今己二十五载。

多年来,魏老师一直潜心致力于中国脐针的研究和推广讲学工作,曾先后培训出一批又一批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以及外籍脐针爱好者,深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课程安排

第一天课程:

疼痛的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掌握洛图、内八卦和外八卦图。

第二天课程:

六十四卦针法,四合局针法、对卦和互卦针法。

第三天课程:

观脐可知患者疾病、十二地支的临床应用、偏瘫的脐针疗法。

本期赠送

算手机号,车牌号、门牌号,算每一个人每一年的旺运、衰运和平年,懂的这些知识,就懂得趋吉避凶,让自己的生活更完美化。

易玄学五色脐珍治疗对比图

学员反馈

时间地点

1月12日---14日(11日全天报到)郑州

1月16日---18日(15日全天报到)杭州

推广费:元(原价)学习三天

联系人:田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qgpt.com/wazz/11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